
2025年前三季度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.8%,服务零售额增速更是快于商品零售近3个百分点,消费“压舱石”作用愈发凸显。从“囤货式”抢购到“体验式”消费,从“价格敏感”到“价值认同”,从“单一渠道”到“全链触达”,这不仅是规模的稳步扩张,更是结构的优化升级,是消费潜力在政策引导、供给创新与信心回升中持续释放的生动写照。
场景“新拼图”,重构消费地图。今天的消费,早已不是“买什么”的选择题,而是“在哪买、怎么用、为何买”的综合体验。一盒纸巾,不再只是卫生间里的日用品,厨房纸、湿厕纸、洗脸巾细分出十几种用途;一杯咖啡,不只是提神饮品,更是社交媒介、情绪抚慰、城市符号。露营热带动户外炊具销量翻番,演唱会经济让周边城市酒店“一房难求”,“跟着赛事去旅行”成为新风尚。这些碎片化、场景化的消费需求,正被精准捕捉、系统整合,拼出一幅全新的消费版图。高铁疾驰,缩短了城市间的物理距离,也让“周末去杭州看展、去长沙嗦粉、去成都追星”成为现实,跨城消费如“同城化”般便捷,消费半径不断延展。
供给“精耕作”,激活需求潜能。消费潜力释放,离不开供给侧的“精耕细作”。过去是“有什么卖什么”,现在是“要什么造什么”。可生食鸡蛋从概念到标配,低糖低脂食品走上百姓餐桌,适老化家电、儿童友好产品加速上市,供给端正以“绣花功夫”回应差异化、品质化需求。线上线下融合不再是简单叠加,而是“线上种草、线下体验、即时配送、社群复购”的闭环生态。直播间里,一场非遗手工艺带货能卖出上万件,老字号借数字渠道焕发新生;社区团购精准配送生鲜土货,让“家乡味”走进都市厨房。供给的柔性化、敏捷化,让“冷门”变“热门”,“小众”成“爆款”。
政策“组合拳”,稳住消费信心。消费的回暖,最终要靠信心托底。今年以来,从中央到地方,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加码,汽车、家电、家居形成“换新矩阵”,真金白银的补贴降低消费门槛;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试点落地,降低信贷成本,让更多人“敢消费、愿消费”。与此同时,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发力,居民收入稳步增长,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,为消费提供了坚实后盾。当一列列满载家电的货运班列驶向县域市场,当城市商圈亮起“以旧换新”主题灯光秀,政策的温度正在转化为市场的热度。
消费潜力如深井,唯有持续深耕、精准引水,方能涌流不息。从场景创新到供给升级,从政策护航到信心重塑,中国消费市场正走出一条“稳中有进、进中提质”的发展路径。这不仅是经济数据的回升,更是发展动能的转换与社会预期的回暖。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持续优化消费环境、丰富消费供给、提振消费信心,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独特优势必将释放出更强劲的增长动能。(文/陈松)
责任编辑:吴晓慧
亿策略-炒股配资查询-实盘股票配资-在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