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创 王禹
在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提出20周年的历史节点,一场以《绿水青山的回响》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,在湖北保康县尧治河村奏响了时代强音。
这不仅是一场高水准的文化展演,更是一次将“大别山精神、抗洪精神、抗疫精神”与绿色发展实践深度融合的思想洗礼,生动诠释了精神力量如何赋能生态文明建设,为新时代新征程注入了澎湃动能。
(一)
9月30日,由湖北省委宣传部指导,湖北省广播电视局、湖北广播电视台、襄阳市委宣传部主办的《绿水青山的回响——弘扬“三大精神”经典诵读活动走进尧治河》活动,其最核心的价值,在于成功搭建了“三大精神”与“两山”理念之间的桥梁。
展开剩余83%大别山精神的“坚守信念、胸怀全局、团结一心、勇当前锋”,抗洪精神的“万众一心、众志成城,不怕困难、顽强拼搏,坚韧不拔、敢于胜利”,抗疫精神的“生命至上、举国同心、舍生忘死、尊重科学、命运与共”,其内核无不体现着坚定的理想信念、无畏的担当奉献和科学的实践求索。
当这些精神力量投射到尧治河这片热土上,便具体化为村民们“磷矿变景区”、“天堑通坦途”的奋斗史诗。他们正是凭借着大别山精神般的坚韧,克服了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的重重困难,实现了从资源依赖到绿色发展的华丽转身。
诵读活动通过艺术化的表达,让观众深刻认识到,守护绿水青山、创造金山银山,同样需要坚定的信念、攻坚克难的勇气和科学严谨的态度,“三大精神”正是驱动绿色转型不可或缺的强大引擎。
(二)
此次活动在表现形式上实现了创新突破,它并非简单的诗文朗诵,而是融合了情景再现、戏剧演绎、地方非遗等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性舞台叙事。
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著名主持人海霞领诵,与湖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周恬、刘炜与襄阳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李宏伟、周津丞合力演绎的《青山不负——尧治河的“两山”答卷》,共同构建了一个立体、饱满、极具感染力的传播场域,正如海霞在领诵时所言,“人不负青山,青山定不负人”,这种精神与生态的互文,正是“两山”理念的生动注脚。
尧治河村的蜕变,为“精神赋能生态”提供了现实样本。湖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江涛、田野、刘巍、刘俊、徐嘉珉、李小雷通过情景朗诵《十九岁》,让不同时代的青春誓言交相辉映;
湖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马凌、魏凌洁演绎的作品《划向你未抵达的岸》,以跨越生死的对话触达人心;
湖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田野、刘炜、张锋、纪婉昕、洪子亮情景演绎的《你的眼睛你的面容》,则凝视疫情下的凡人微光……
这些作品将宏大的精神主题,具象化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和感人至深的故事,这种“精神、实践、经济”的闭环,不仅印证了“两山”理念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,同时让“三大精神”不再是抽象的概念,而是可感、可知、可学的榜样力量,这种沉浸式的体验,极大地增强了精神传播的实效性和吸引力。
(三)
活动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媒体传播范式的突破,显著体现了全媒体时代文化传播与区域发展的创新联动。
活动邀请“@新闻姐”等头部融媒主播担任“尧治河文旅体验官”,并启动“金声楚楚——湖北广电主播联盟”、设立实践基地,是极具前瞻性的举措,这不仅仅是借助大V流量进行短期宣传,更是构建了一个长效的、可持续的融媒体传播矩阵和人才孵化平台。
超过6000万粉丝的融媒矩阵,将有效突破地域限制,将尧治河的绿色发展故事、“三大精神”的时代价值,以更贴近当代受众的方式传播出去,从而为尧治河乃至更广大区域的文旅融合升级,持续地注入“流量”与“留量”,这标志着精神文化宣传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找到了更紧密、更高效的结合点。
活动的深层意义在于唤醒文化自觉。当主持人用方言诵读保康花鼓词,当村民以舞姿诉说生态变迁,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文明实现了价值共振。这种共振不仅体现在艺术形式上,更在于对“发展观”的重新定义,从“竭泽而渔”的短视到“久久为功”的坚守,从“资源依赖”到“创新驱动”,尧治河的实践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扎根于文化土壤的真理。
《绿水青山的回响》活动是一次成功的探索,它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,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人与自然的和解,也是传统精神与现代发展的对话;在新的历史时期,弘扬伟大精神必须与时代主题同频共振,必须与具体实践紧密结合,必须不断创新传播载体和方式。
当红色基因、时代担当与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相互激荡,其所迸发出的力量,足以照亮前行的道路。这场在尧治河村响起的回响,必将超越时空,激励更多人在绿水青山间书写新的奋斗华章,让精神的火炬照亮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发布于:北京市亿策略-炒股配资查询-实盘股票配资-在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